随着热轧H型钢应用的不断发展,国产重型热轧H型钢正式市场化,在国内首次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中。以大跨度楼面桁架的应用为例,介绍了重型热轧H型钢的焊接方法及焊接过程的工艺措施,通过分析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,提出检测及解决的方法,为重型热轧H型钢进一步工程应用提供重要借鉴与参考。
1、序言
在洛阳市科技馆工程中,五层楼面结构采用大跨度钢桁架空间结构,桁架为H型截面的双层桁架,跨度54m,在十字交叉处桁架最大跨度75m,钢材选用牌号为Q390GJC的重型热轧H型钢,最大板厚达70mm,该重型热轧H型钢首次应用于国内大跨度公共建筑主体结构上。
在超高层或超大跨度的公共建筑中,往往通过各种复杂的空间结构来实现建筑的结构设计,而重型热轧H型钢的应用,可获得更加优化的结构性能。热轧H型钢相对于焊接H型钢而言,其截面尺寸更加标准,材料性能较好,大大降低了焊接与焊缝检测工作量,为现场施工提供便利性。目前,国内
热轧H型钢的使用量在钢结构工程中占比较小,主要在工业建筑领域应用较多,在民用建筑领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。
2、390GJC重型热轧H型钢技术指标
2.1 力学性能与化学成分
Q390GJC钢力学性材料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、较高的安全储备。由钢材的断面收缩率性能可看出,选用的重型热轧H型钢在颈缩区的应力状态产生的最大塑性变形量优于普通钢材,满足厚度方向抗撕裂性能。 钢中添加了V、Ti、Nb等合金元素,且wV+Ti+Nb=0.1%、碳当量CEV=0.45%,焊接裂纹敏感性指数Pcm=0.275%。通过以上指标可看出,钢材抗开裂性优良,焊接冷裂纹敏感性好,但在焊接工程中需严格控制预热、层间温度,焊后进行保温处理。
2.2 焊接材料性能
根据390GJC钢的材料成分确定焊接材料,选用氢含量较低的焊接材料,确保与母材强度等强。工程现场选用了T492T1-1C1A型药芯焊丝,保护气体为纯度99.98%(露点≤-40℃)的CO2。其熔敷金属的力学性能。
3、焊接工艺
3.1 焊接方法及设备
在焊接工作开始前,针对该工程390GJC钢的焊接施工特点,按照GB50661—2011《钢结构焊接规范》进行工艺评定试验,确定焊接方法、焊接材料、焊接道次、坡口形式及预热温度等基本信息。为确定切合实际的工艺参数和焊接措施,选取现场具有代表性的母材、焊丝等,由专业焊接人员在同环境条件下施焊,焊接完成后进行检测,并出具焊接工艺评定报告。
该工程结构主要是外露型构件,根据现场施工条件,结合钢材焊接性能,采用CO2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。该方法由于熔敷效率高,速度为焊条电弧焊的2~3倍,且焊接时更加稳定,容易脱渣,产生的飞溅较少,因此焊道成形更加美观。在现场焊接过程中,更加适应现场的用电环境,适应焊接电流、电弧电压条件范围广。根据钢材的材料性能以及H型钢的板厚,确定焊接时的预热温度为80℃,层间温度≤200℃,在焊前对坡口进行砂轮打磨,焊接道次间需清理焊渣及飞溅物。焊接质量要求
该工程H型钢构件现场拼接接头上下各100mm,以及框架梁柱节点梁的翼缘上下各600mm范围内,均要求全熔透焊接,焊缝等级为一级,其他坡口焊缝要求全熔透焊接的质量等级为二级,部分坡口焊缝及部分外加贴脚焊缝的质量等级为三级,角焊缝按三级焊缝检测。焊缝的表面缺陷要100%进行检测,不能存在裂纹、焊瘤等缺陷。当采用重型热轧H型钢进行组装焊接时,仅考虑组装接头即可,重型热轧H型钢本身为一体铸造结构,相对于焊接H型钢,不仅结构更可靠,而且内部应力小,对结构更有利。
焊接作业前,检查焊接现场条件是否满足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结果的要求,尤其是焊丝、保护气体等。由于焊接时温度较低,所以焊前预热及焊后保温措施应严格按照评定的标准进行。在焊接过程中,应在试弧板上对比调试焊接电流、电弧电压,确保符合工艺评定的要求。
(2)焊接顺序
该工程重型热轧H型钢焊接主要为桁架杆件现场拼装焊缝的焊接。确定焊接顺序时主要是以焊接变形最少为原则,采用对称焊接方式,先焊接变形量大的部位,焊接时平衡加热量以降低焊接应力的不利影响。具体焊接顺序如下:①先焊主弦杆的对接焊缝。②再焊斜腹杆与主弦杆焊缝。③H型钢的两条焊缝不同时焊接。沿中间向两边的方向进行对称跳焊,以减少扭曲变形的发生。
(3)焊前预热及保温措施
该工程使用
热轧H型钢的楼面桁架正好处于冬季施工中,对于低温条件下焊接的低合金钢采用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措施,平衡加热,使焊接变形和收缩量减小。预热及焊后热处理的温度按照焊接工艺评定要求进行控制,主要采用电加热法进行焊前预热及层间温度加热,板厚<20mm时也可用火焰加热。预热的温度采用接触式热电偶测温仪进行测量,焊接接头两端板厚不同时,以厚板确定预热温度。预热时,在焊缝的两侧进行加热,加热宽度为焊件待焊处厚度的1.5倍以上,且需>100mm,在加热区域钢材背面测温,测量点在距电弧经过前的焊接点各方向≥75mm处,根据板厚不同,适当提高正面预热温度,从而使全板厚达到规定的预热温度;当用火焰加热器时正面测量应在加热停止后进行。层间温度范围的最低值与预热温度相同,其最高值应满足母材热影响区不过热的要求,焊接层间温度低于250℃。焊后进行消氢热处理,在焊接完成后立即加热到300~350℃。保温时间按每25mm板厚≥1h确定,达到保温时间后用岩棉被包裹缓冷。其加热、测温方法和操作人员培训要求与预热相同。焊后如果进行焊缝返修,需要在焊接返修处以高于正常预热温度50℃的温度进行预热,且预热的区域也需要加宽,以防止产生焊接裂纹。
根据现场施工进度,钢结构提升完成预计在11月底,为最大限度地减小温度变化在结构上产生的内力和变形,在跨度较大位置的接头焊接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温度,选择在天气晴朗的中午前后,此时温度与该市全年平均气温接近。其他环境下,当环境风速>2m/s时,应采用适当的挡风措施或采用抗风式焊机;当环境风速>8m/s或相对湿度≥80%时,需停止露天焊接。 重型热轧H型钢相比焊接H型钢应用于工程中不仅大大增加了工程施工的便利性,降低了加工成本,而且结构内部应力更小,质量更可靠。在大跨度楼面桁架中,重型热轧H型钢的材料性能与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,在焊接工程中,应按照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执行各项标准规定,规范开坡口和过焊口。由于重型
热轧H型钢应用时涉及较多厚板焊接,所以焊前预热和焊后保温需严格执行工艺要求。焊后进行无损检测,对于产生的缺陷,制定合理的返修补强措施,确保桁架焊接质量。